欧美51伦理 研发突破!脑机接口植入技术迎来“缝纫机”级机器人,精度超越人手与肉眼极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宣布成功研发出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这款机器人能够像缝纫机穿针引线一样,将比头发还细的柔性电极精准植入动物大脑,为脑机接口和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柔性脑皮层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CyberSense是一款“缝纫机”式的柔性电极自动植入装置。“CyberSense拥有高度自动化、多点植入、空间定位精准、效率高、操作简便、能灵活避让血管等优势,大大提升了成功率和植入效果。”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秦方博介绍,CyberSense兼容多型号柔性微电极,可用于啮齿类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皮层植入。
据上观新闻报道,这台植入机器人在智能感知系统的引导下,能够以微米级三维操作精度,将多根直径不到10微米、宽度不超过100微米的微丝状电极精准植入大脑皮层,并灵活避开脑血管。
动物大脑皮层多电极植入效果(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由于植入过程采用一根硬质针不断上下穿梭,操作柔软的微丝,类似于缝纫机的工作方式,因此国内外学者称其为“缝纫机”式植入。
脑与类脑实验室负责人、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成员余山研究员指出,随着技术发展,植入式电极变得越来越微小、柔软,能显著降低植入创伤和排异反应,但同时植入难度也不断增加,远超人手和肉眼的能力极限。因此,高度自动化的植入机器人逐渐成为脑机接口领域的核心设备。
余山表示,目前,CyberSense已成功支持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微灵脑机等单位研制的多种规格柔性微电极,用于脑机接口和神经电生理研究。未来,科研团队将继续开发系列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为推动国内脑机接口和脑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